构建桥梁,共同成长——助教李贝宁
编者按
小班研讨课助教、教学克隆班助教、在线教学助教、实验课助教、实习课助教等。他们是学生,他们既助教,也助学。他们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助教名片

助教李贝宁
李贝宁,2023级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专业硕士研究生,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担任《信息分类与标引》课程助教。
助教助学
《信息分类与标引》是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旨在帮助学生掌握信息组织的基本原理,培养学生使用各类工具进行文献分类与主题标引的能力。于我而言,承担这门课程的助教工作,不仅是承担一份责任,更充满了挑战与收获。在这段非凡的旅程中,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自我探索与成长的践行者。
1
启航助教,共同成长
在助教助学的征途中,我踏上了从初步认识到深刻领悟的蜕变之旅。初涉助教岗位,我心中充满好奇与期待,却也伴随着未知的挑战与忐忑。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我日益明晰,助教不单是教学活动的辅助者,更是学生学习道路上的同行者和指导者。我陪伴学生走过知识的迷雾,共同探索学术的奥秘,共享成长的喜悦。
在助教的岗位上,我深刻体会到教育是一项需要极大责任心和耐心的工作。与学生的每一次互动,都促使我审视沟通技巧,力求寻觅最适合他们的教学路径。同时,我也意识到自我提升的紧迫性,于是,我不断学习、充实自我,以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求知渴望,成为他们成长路上的坚实后盾。
此番历程,不仅让我的专业知识与教学经验得以精进,更重要的是,我与学生之间搭建起了信任、理解与支持的坚固桥梁。助教之职,于我而言,不仅是责任的担当,更是自我超越与成长的璀璨篇章。这种成长和转变,让我对助教这一角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感悟。
2
搭建桥梁,共筑信任
在助教工作中,我深刻认识到自己扮演着师生之间沟通桥梁的重要角色。我深知,唯有保持沟通的畅通无阻,才能确保教学信息的精准传递,及时解决学生的困惑,才能让学生感受到关怀与支持。
为此,我通过面对面交流、线上互动等多种方式,深入了解学生的学习动态、困惑和需求。在检查作业的过程中,我整理和归纳同学们普遍易犯的错误和知识难点,及时与老师进行沟通,准确反馈学生的学习状况,以便老师能够适时调整教学策略和内容,从而实现教学相长。这一双向沟通机制,不仅加深了师生之间的理解和信任,也有效提高了教学效果。我也帮助同学们通过认真总结作业情况发现问题,培养他们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桥梁的角色中,我始终秉持着谦逊和敬业的态度,细致入微地做好每一项工作,确保教学工作的平稳推进。我相信,只有用心去做,才能赢得同学们的尊重和信任,成为他们学习路上的良师益友。

汇总分析学生作业情况
3
教习结合,多元成长
在助教岗位上,我深刻领会到教习结合的重要性。教学实践不仅巩固了我的专业知识,更让我学会了如何将理论巧妙融入实践,这一能力的提升,无疑为我的学术研究与职业发展铺设了坚实的基石。
《信息描述》这门课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典范。在这门课程中,我积极参与了课程内容的解读与学习指导工作,协助组织同学们前往省立中山图书馆、广州市图书馆、非遗馆等地进行实地参访。这些活动如同一扇扇窗,让同学们得以窥见理论知识的实际应用场景,从而更直观地理解课程内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与探索热情。在实地考察时,同学们积极提问、主动思考,这种学习氛围令我备受鼓舞。
对于助教而言,多样化的实践机会也是至关重要的成长平台。在老师的指导下,我有机会参与课程的设计和实施,不仅提升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还学会了如何更好地与学生沟通和互动。这种教习相融的方式,既促使我在实践中持续进步,也为同学们带来了多元化的成长契机。无论是理论知识的深化理解,还是实践能力的提升,都是我们共同成长道路上不可或缺的宝贵财富。这样的经历,让我更加坚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重要性,为我未来的助教之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协助组织学生参访非遗馆、省立中山图书馆图灵智能采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