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视觉诉说故事 —— 《数据可视化》课程优秀作品展示(2)
数据可视化
用图形讲述数据
用视觉感受信息
《数据可视化》是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开设的一门面向本科生的专选课程。课程通过可视化科学基本理论与工具的讲授,围绕可视化案例开展实操教学,旨在培育学生的数据可视化知识与能力。在课程的启发与推动下,学生们绘制了富有创意的数据可视化作品。这些优秀作品不仅展示了学生们的学习收获,更凸显了他们对数据呈现与传递信息深度思考。
Part.01
《江海遗韵》
作者:蔡海怡、邹祎然、妥含悦、李奕呈、赵婧婷、李小雪
简介:
本数据可视化作品以“江海遗韵,漫步南通”为主题,通过三个层次逐步展开故事。首先在省级层面建立背景,利用地图、时间轴和桑基图三种不同维度相互配合,立体呈现江苏非遗的空间分布、时间演进和传承关系。接着通过旅游数据发现文化潜力城市,将旅游收入数据与历史文化名城身份结合,通过堆积图和地图的结合使用,定位到最具开发潜力的城市。最后深入南通进行非遗探索,从统计到具象,再到实践,层层深入,展现了南通丰富的非遗文化。作品相对不重视堆砌数据,更注重情感连接,将理性数据分析转化为引人入胜的故事,赋予文化温度。此外,南通市非遗体验citywalk路线和cityeat路线的设计,增添了可视化的趣味性和实践指导意义,为观者提供了一条独具特色的实地旅游参考指南,使观者更加直观地感受南通这座历史文化名城的独特魅力。
整体上,作品注重情感连接,赋予文化温度,成功地将理性数据与感性体验结合,展现了南通非遗的独特魅力。

收获与体会:
在完成“江海遗韵·漫步南通——江苏省冷门历史文化名城南通市非遗体验citywalk路线设计”这一课程作业的过程后,小组成员收获颇丰。我们是班级中唯一没有信管专业成员的小组,在数据收集和处理过程中遇到技术碰壁,而后对数据可视化课程作业产生了畏难心理。在汇报展示的第一周,我们小组还未完全完成组图设计,小组成员们都十分焦虑。只有两位信管成员的第11小组,却完成了十分精彩的豆瓣动画电影可视化作品给我们组带来了鼓舞与动力,宋老师也鼓励大家并不是技术的问题,关键在于用心与费时。于是小组成员努力克服畏难情绪,积极询问、查找、探索,从对Tableau软件难以入手,到掌握多种数据图表的制作方法,再到实现非遗文化的可视化创意设计表达,我们不断突破困难。从构思设计到数据处理,再到最终作品的呈现,成员们通过多次创意碰撞讨论,最终形成一份融合小组创意的完整作品。小组成员最大的体会是要克服技术畏难情绪,摘掉“图档生无技术”的自我标签,如果有技术使用需求,那就就用心慢慢学习,永远不要为自己设限。
Part.02
《甄嬛传安利计划》
作者:张奕昕、李依遥、许俊杰、贡铭呈、杜昊阳、周洋琪
简介:
团队使用 Python 和 Tableau 对《甄嬛传》数十万字的文本数据进行提取和分析,挖掘出人物关系、事件时间轴等关键要素并将其可视化呈现。通过多次讨论和优化,团队实现了清晰、直观的可视化效果,达到了“信达雅”的目标。最终成果包括人物关系图、事件时间轴、权谋斗争分析等可视化图表,生动展现了剧情脉络和人物互动。例如,权谋斗争分析板块通过图表展示皇后、华妃、甄嬛等人的策略与互动,揭示关键事件(如滴血认亲、果亲王之死)对权力格局的影响,突显宫廷斗争的复杂性与残酷性。团队分工明确、协作高效,旨在让更多人领略《甄嬛传》的魅力,展现了数据分析与可视化能力的显著提升。

收获与体会:
在完成这份作业的过程中,随着我们对 Tableau 软件的逐步掌握,从最初的无从下手、焦头烂额,到后期能够对细节优化进行深入讨论,我们的能力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使这份作业更加有趣,我们最初便决定从文本数据入手,最终将可视化作品的主题确定为《甄嬛传》。文本数据虽然也是数据的一种,但相较于常规数值型数据更显生动与富有活力,其字符意义具有连贯性与整体性,蕴含着丰富的表达潜力。
《甄嬛传》作为一部经典之作,吸引了无数观众。我们的初衷是通过这次可视化作业,让更多人领略《甄嬛传》的魅力。为此,我们确立了“通过可视化汇报让更多人喜欢上《甄嬛传》”这一目标。为了准确传递作品扣人心弦的情节,我们多次展开小组讨论,并根据讨论结果不断修改完善,力求最终成果达到“信达雅”。
在整个作业过程中,小组成员既各司其职、分工明确,又相互协作、思路清晰。这充分展现了团队精神,也让我们深刻感受到团队为共同目标努力时的那种坚定。
Part.03
《五环辉映》
作者:秦一涵、马思睿、王冰清、陈香君、庞淇月
简介:
这份数据可视化作品以奥运为主题,从全球与中国双重视角展现了竞技体育的辉煌历程。通过动态折线图、对比柱状图与渐变色谱的搭配,将奖牌分布、运动员成长轨迹等海量数据转化为生动的视觉叙事。最具创意的是用五环交织的光影效果呈现跨国数据,既呼应奥运标志的包容精神,又巧妙体现不同国家体育文化的交融。

收获与体会:
在本次数据可视化课程中,我们深刻体会到“信达雅”这一标准在信息传递中的重要性。通过讲故事的方式,我们将数据背后的深层意义直观地呈现出来,既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易懂性,又赋予图表以美感与感染力。这次作业让我们认识到,优秀的数据可视化作品不仅是信息传播的工具,更是引发共鸣与思考的艺术形式。通过将抽象的数据转化为生动的视觉语言,我们学会了如何让冰冷的数字开口说话,使其更具说服力和传播力。
这次课程作业中,我们选择了展示全球与中国视角的奥运荣耀篇章。我们不仅从庞杂的数据中提炼出关键信息,还通过精心设计的图表结构和配色,赋予数据以叙事张力和视觉吸引力——奥运会中无数闪亮成就与珍贵精神就像是分散却闪耀的星星点点,而数据可视化就像是“织网”的工具,使原本分散无序的光芒共同交织成为了直观而动人的“五环辉映”。通过数据讲述中国体育崛起的故事,我们不仅呈现了奥林匹克精神的跨越与包容,更用图表描绘了全球体育文化的碰撞与融合,展现了数据可视化的无限可能。
数据可视化不仅是一门技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表达艺术。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学生们不仅学会了如何处理和展示数据,更学会了如何从数据中洞察真知,如何通过可视化传达信息,传播观点。信息管理学院始终坚持以学生成长为中心,为学生搭建了一个全面提升自我的平台。未来,学院将继续深化课程内容建设,探索更多跨学科的教学模式,致力于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多元化的学习体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