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朱嘉麒获评2024年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 基于知识计量的社会科学学者代表作识别方法研究
发布人:郑凯耿
发布日期:2024-12-13
2024年
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信息管理学院 朱嘉麒
基于知识计量的社会科学学者代表作识别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
论文概述
导师点评
学海心路
学长寄语
2024年
中山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
信息管理学院 朱嘉麒
基于知识计量的社会科学学者代表作识别方法研究
作者简介

朱嘉麒与导师张洋教授
朱嘉麒博士,2019年9月进入信息管理学院攻读情报学专业博士。在学期间,较为全面地掌握了领域内专业知识,对本学科领域知识掌握扎实、系统,对相关的研究范式、研究理论、方法与实践应用等均有比较好的积累。不仅在本学科的相关研究中取得了优秀的成果,同时具备较强的跨学科研究能力。博士期间在国内外重要刊物上发表论文10余篇,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会议交流演讲发表会议论文20余次,参加课题组各类项目约10项。代表性成果包括在《情报学报》发表的论文“大学网络声誉的量化评价研究”、《大学与学科》论文“大学的学科结构:概念、测度方法与实证分析”、《图书情报工作》论文“图情学科研究的范式思考——以科学评价为例”等。在读期间,先后参与导师与课题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等科研项目,并参与了从申请到设计执行、研究报告撰写、验收结项的全流程,科研经历丰富。
论文概述
论文题目
《基于知识计量的社会科学学者代表作识别方法研究》
指导老师
张洋教授
研究背景 / 价值
该研究旨在回答面向新时期科技人才评价的社会科学学术代表作识别与评价“是什么”“为什么”“怎么评”“怎么用”四方面的问题。
研究融合近年来有关政策文件、国内外价值哲学、分类科学与分类评价等概念与理论,建构了用于支撑社会科学学者的代表作识别与评价理论基础与指标设计原则;探索了社会科学学术代表作四分类的原理与方法实现;设计了“新颖性”“贡献度”两种用于社会科学学术代表作识别与评价的新型指标,以及主客观融合的学术代表作评价指标体系。面向两个不同实践情景,选取了社会科学资深学者以及青年学者为研究对象,并选取了三种不同的现实评价情景,进行了代表作识别与人才评价的应用探索,验证了方法的科学性与实践性。
主要内容与创新
(1)学术理论创新,研究融合了多学科视角,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完善了当前科学计量与科技评价的相关理论体系,并拓展了情报学的研究边界。
(2)方法创新一,研究演绎设计了基于“元研究问题”的社会科学学术论文分类体系,并通过计算机技术尝试性地进行了自动化分类方法设计,具有较强的原创性。
(3)方法创新二,研究设计了两种用于量化表征不同概念的知识计量指标“新颖性”“贡献度”,且通过案例性探索进行了较科学的实证工作,具有较强的原创性。
导师点评
朱嘉麒博士在博士论文的研究过程中刻苦钻研,努力学习,取得了较为出色的科研成果,具备了较为扎实的研究能力。我衷心祝愿他在未来的学术道路上中始终保持热情和坚持,不断追求知识的深度和广度,继续取得更多的成果,与学者们共同推动学科的发展,为国家和社会做出积极的贡献。祝愿他的未来一帆风顺,成功实现自己的学术梦想。
学海心路
二十年求学之路走来,回顾种种,深感博士培养之艰辛,导师之辛劳,国家之不易。感恩我的导师张洋教授的辛勤指导,也祝愿所有读书人都能学业有成,生活美满。
学长寄语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记得锻炼身体,健康的体魄才是革命的本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