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相长,我的助教生活——包惠敏

发布人:郑凯耿

       小班研讨课助教、教学克隆班助教、在线教学助教、实验课助教、实习课助教等。他们是学生,他们既助教,也助学。他们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助教名片

▲助教包惠敏

 

       包惠敏,2022级档案学专业硕士研究生,2022学年第一学期担任《档案学概论》《档案学研究前沿》课程助教,2023学年第一学期担任《档案利用与公共服务》《档案学研究方法》课程助教。

 

       自硕士一年级起,我便有幸担任陈永生老师讲授的多门课程的助教。这一经历也是我整个研究生阶段除学习和研究之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担任助教过程中,我不仅是在辅助老师传道授业解惑,更亲身参与到塑造未来一代知识体系和价值观的宏大工程当中。助教角色赋予我一种使命感,使我深刻理解教育的本质并非仅限于知识的传递,更在于点燃心灵之火、启迪智慧之光,同时促使我自己得到持续的成长与提升,体验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01 辅以成才,学以为伴

       从学生到助教的角色转换,我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明晰“助教”的职责。随着工作的实际深入展开,我对这一角色的认知日渐清晰且立体。

       对老师来说,助教是教学环节中不可或缺的支持者与协同者。课前阶段,我会预先做好教学设施的调试准备,协助老师发布课程任务和要求,并积极推进学习小组的组建,以保证教学活动的顺畅进行。课中时段,我负责记录考勤,维护课堂纪律,努力营造一个高效有序的教学空间。课后,我负责收集、查阅作业,细致梳理各类反馈信息,特别是针对同学们在答题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普遍性难点和盲点,及时汇报给老师,以便老师精准把握学生对各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于学生而言,助教是一位同行者,是他们在学习路上的陪伴者和引路人。我会帮助同学们整理知识要点、搭建知识框架,将散落的知识点有机串联起来。课外时间,我会倾听并解答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惑,与他们共同探讨,分享我的见解,增强他们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消化吸收能力,并以同理心去感知他们的需求,帮助他们解决学习难题。

▲帮助同学们整理知识点

 

02 换位思考,思行并重

       我所承担助教工作的课程并非侧重于实验操作的理科范畴,而是集中于理论阐释的学科领域。作为“过来人”,我深知,将这些高度抽象的概念以更通俗易懂的方式传达给同学们,是一项艰巨的任务。

       因此,为突破纯理论教学的局限,我与老师深入交流,共同探寻有效的教学途径,尝试了一系列实践。例如,策划组织同学们赴档案馆进行实地考察与研究,通过直观的观摩,将抽象理论知识融入具体情境之中,做到思行并重,让同学们在亲身体验中增进对知识点的领悟。此外,我会积极鼓励同学们参与到档案类公众号的实际运营中,让他们亲手撰写文章,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激发内心深处的思考与创作欲望。这样一来,不仅巩固了课堂所学,更增强了同学们主动学习与表达的能力。同时,我会及时分享最新的专业学术讲座资源,促使同学们紧跟学科发展步伐,了解最前沿的研究动态,从而更好地激发他们在学术道路上积极探索的热情。

 

03 教学相长,终身学习

       助教工作对我来说,不仅是一段能力锻炼的历程,更是一场对“教学相长”及“终身学习”理念的深度体验。无论是面对学识渊博的陈永生教授,还是充满活力与创造力的同学们,我都深感知识的常新常进。

       陈老师以其严谨的学术风范和渊博的知识底蕴,在每一次的课堂教学中都给我带来新的启示与思考维度。比如,在《档案学概论》这门基础课程上,即使身为研究生,我仍然能在反复研习中收获新的洞见,认识到即便是基础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对于学术进阶仍有着不可忽视的价值;再如,在《档案学研究前沿》课程中,每一次学习都能让我紧贴学术发展的最前沿,深入了解当前档案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与趋势动态。

       在与同学们共度的时间里,我尝试从他们的角度去观察和理解世界,从他们提出的问题中寻找自己知识体系的潜在空白与不足。每一位同学的作业就像一面镜子,映照出他们对档案学理论的不同理解和独特应用,而我通过仔细的收阅和检查,不仅能直观了解到他们的学习进展,还能借此契机进一步探究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无论是查阅作业,还是解答问题,或是策划活动,都是我深化理解档案学理论体系、提升自身融会贯通与灵活运用知识能力的重要途径。这种互动过程,让我更加坚信教育是一个双向成长的过程,也让我不断完善与提升自我认知和专业素养。

       最后,感谢陈永生老师对课程建设付出的不懈努力和对教育事业的满腔热忱,也衷心感谢同学们的热情参与。在历经从学生到助教的身份转变后,我有幸进一步从多维度、全方位地领略到这些课程以及档案学专业的魅力,在课程的持续改进与优化中,与所有参与者共同进步,携手共赴知识的山海。

 

转自:中山大学教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