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流通助力数字湾区建设

发布人:孙立宝

        2023年11月23日在中山大学学人馆举办的粤港澳大湾区信息资源管理论坛设有“大数据驱动的产业高质量发展与信息资源管理”与“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化数据管理”两个分论坛。在分论坛中,不仅有来自学界和业界专家的精彩报告,还设置了圆桌讨论,为深入讨论建立了平台。

图1 聂勇浩副教授主持分论坛二

        分论坛二以“面向粤港澳大湾区的智能化数据管理”为主题,由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聂勇浩副教授主持。

 

01 从数字化到数据资产化:数据价值释放的全周期探索

图2 彭国超教授作报告

        在该分论坛中,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院长助理彭国超教授围绕数字化及数据资产化的全过程,对数据价值释放的问题与对策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认为,从数据价值释放的全周期来看,数字化转型只是前奏。在数据资产化的过程中,企业要着力于把原始数据转化为数据资源、数据资产及数据产品,推动数据在企业内部及外部的流通与交易,实现数据价值的倍增。

 

02 数据要素流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图3 广州数据交易所郑彬彬作报告

        广州数据交易所生态合作高级经理郑彬彬分享了数据要素流通赋能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案例与路径。他首先介绍了当前数据流通交易市场服务基地的建设和布局,并详细讲述了数据资产在进入流通前所要经历的各个步骤与环节,包括数据资产合规登记、合规审核等。

 

03 数据真的特殊吗!关于数据确权和估值的探讨

图4 国际数据管理资深专家马欢作报告

        此外,国际数据管理资深专家、国际数据管理高级研究院联合发起人马欢探讨数据确权和估值当下的难点与做法。他指出,数据本身确实有一定特殊性,但是不宜夸大,现有资产管理原则对于数据资产的确权、定价仍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04 圆桌讨论&对话嘉宾

图5 分论坛二圆桌讨论

        随后,香港科技大学(广州)工业信息与智能研究所所长宗福季教授、树根互联股份有限公司副总裁刘伟光、广州奥凯信息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叶广海、下一代互联网国家工程中心粤港澳大湾区创新中心副主任张成杰、垦丁 (广州) 律师事务所联合创始人陈双,围绕粤港澳大湾区数据要素市场的未来发展进行了深度交流。

        其中,宗教授介绍了工业大数据的广泛应用领域,重点推崇在生产制造、物流、能源和双碳领域的成熟技术。他指出,旧有技术正在迎来新的应用,为产业发展带来新动力。

        树根互联的刘伟光分享了企业推动内外部数据流通与共享的方法。他提到通过建立大数据平台和三大体系(标准化、安全、治理)以及文化培养,企业可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创造巨大价值。对于数字化转型中数据质量问题,他提供了解决方案,包括统一指标、业务域质量提升计划、制定标准等。

        在专利及数据知识产权方面,叶广海解释了数据知识产权的概念,强调其与一般知识产权的共性和特性。他认为,数据知识产权的保护面临法律不健全、取证难、数据安全等挑战,需要行业和法律体系的共同努力。

        张成杰主任分享了国际层面上的跨境数据交易与流通情况,指出欧美已经认识到数据的重要性。他强调跨境数据流通将为粤港澳大湾区带来机遇,同时面临新协议和挑战的问题,需要持续化解。

        陈双律师从法律角度探讨了数据确权与合规性问题,指出目前缺乏具体法律要求,存在收集和共享阶段的合规性问题。他呼吁建立法律体系,解决数据合规管理方面的现存问题。

图6 分论坛二圆桌讨论

        圆桌讨论后,会者就转型方法、工程互联网平台建议、碳积分确权等问题踊跃提问,专家们纷纷给出深刻回答,为数字化时代的数据管理指明了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