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周年·校友荟(四)| 严贝妮教授:唯有热爱,而能致远
校友简介:严贝妮,2002级资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硕士,硕士毕业后任教于安徽大学管理学院,在任教期间攻读博士学位,现任安徽大学教授,管理学院图书馆学系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资源管理、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公共文化服务等。在职期间,专注教学、科研事业,获安徽大学首批青年骨干教师,安徽省高校优秀青年人才,中国首届“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校园赛优秀奖指导教师等荣誉称号,入职以来连续十余年教学考核优秀,获安徽大学二类教学效果2次。
“不知不足——知不足——补不足”
三年读研时间美好又短暂,突然提起又恍如昨日。治学严谨又呵护学生的老师,恰同学少年的同门,就连学校的一花一草,一亭一楼都历历在目。
严贝妮特别提到,非常感谢引领她学术和人生道路的导师程焕文老师,让她从“不知不足”的“学术小白”到如今蜕变成莘莘学子的引路人,学科传承人。她回忆在研一时跟随老师前往澳门图书馆进行实地调研,在考察中建立广阔的学术视野,也是由于这次调研,她对图书馆学的研究有“知不足”的渴望感,开启了图书馆学的漫漫学术道路的钻研。
“包容开放,兼收并蓄”是校友严贝妮对中山大学的回忆,“中山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大学,它是知识的殿堂,也不乏人间的烟火气”。在中大求学的三年,正是由于对学术产生的浓厚兴趣和对图书馆学专业的热爱,严贝妮毅然决定攻读博士,想要站在更高的学术平台上探索前路。她形容读博深造之路并非偶然而是必然。在硕士毕业后,她任教于安徽大学,在职期间,她深刻认识到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只有不断自我完善,才能更好地去教育别人”,同时也更加坚定了继续深造的决心。她说,这也是她从“知不足”到“补不足”的自我蜕变。
学科有界,学海无边
“图情档一级学科,守正方可拓新。”曾就读于图书馆学和情报学两个专业的严贝妮校友表示,虽然学科之间有界限,但是学习的终身目的是献身广泛的公共事业而非局限在有限的学科范围中,作为交叉性强的学科专业,院系中的同学不必因为专业不同而放弃互相交流学习的机会,应该多多切磋交流,取长补短。就目前学院大类招生的形式,严贝妮建议大类招生可以方便同学们广泛交流,集思广益。她回忆在读期间,与一群同门朋友谈天说地,进行学术交流,畅谈人生理想,宛如“头脑风暴”,这无疑是激发灵感的火花。在此过程中培养的团结协作精神,对未来在团队中交流合作、攻坚克难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坚守初心,无畏风雨
“无论从事什么行业,前提都必然是兴趣”,一直献身科研、教研事业,严贝妮从未觉得勉强,15年来教书育人,每次授课都会不由自主产生澎湃感。她热爱这三尺讲台,热爱浓郁的学术氛围,她坚守一方学术空间,不是为打造风平浪静的象牙塔,而是鼓励学生与她一起乘风破浪,开辟另一方新天地。这份坚韧源于她对学术的热爱,“真正能够支撑我们走得长远的,是对这个专业的热爱,还有从事专业的信念”。她劝诫本科生,做科研一定要杜绝功利之心,这绝不是未来保研的砝码。科研之路一定要勤勉踏实,耐得住坐冷板凳的清寂,扛得住艰难困阻。严贝妮举例在“青年红色筑梦之旅”项目中开展“文化精准扶贫视角下安徽省公共图书馆服务模式的调查与分析”的调查分析,她全程指导同学们前往贫困县进行实地调研,在风风雨雨的坎坷中,完美完成项目,她总结经验——“敢想敢干不怕失败”,这也是教研工作者的共通点,坚韧。
严贝妮鼓励大家,年轻就要不怕失败,做任何事都要勇于尝试,不畏困难,大胆开拓创新,敢为人先。她建议大家,遇到困难不要一个人硬抗,多与导师交流,可以获得一些高屋建瓴的见解;多与同学们沟通,会有海阔天空的释然。
回首过往,期待未来
在学海中航行多年,严贝妮对学习的感触是:无论什么专业,都要知行合一,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知识,还要有实践能力,决不能眼高手低,“做得了小事,做得好小事,未来才能解决大事”。作为学习交叉性强学科的学生,很多人对就业方向和培养方向产生疑惑,严贝妮校友建议,大家应该广泛涉猎跨学科知识,只有这样才能在未来求职中形成核心竞争力。另外,要想在学业上有所突破,有所成就,必不可少的是培养专业的认同感和追求感,才能十年如一日地去热爱、去探索、去坚守。
作为图书馆系负责人,严贝妮在图书馆管理与服务上进行深入调查与研究,她提炼推动全民阅读的三个要点:资源为本,服务为道,技术为器。具体内容为,加强数字资源的建设来丰富数字文化的类型;吸引多元主题的协同参与,包括数据库供应商、新闻出版单位、学校等机构参与,从多元要素例如角色、平台、技术、资源等寻求契合的协同路径;丰富数字阅读活动,提升数字阅读的服务水平,以最新流行的软件、APP等作为宣传平台推动数字阅读推广服务。作为推动公共文化服务发展的实践者,她深刻地意识到所有实践方案都必须以服务公众为首要任务,“忠于服务,回归服务,方得始终”。
就目前图情领域的研究热点“数字人文”,我们也访问了严贝妮校友对此领域的见解,她形容数字人文就像一本书的两面,在数字技术的支持下对人文问题进行解释、阐析,把数字技术作为工具,以人文问题作为载体。她强调,在研究过程中不能小觑图书馆、档案馆等实体机构对数字人文的作用并建议在读的资管学生,可以在资源建设和知识服务的方面有所结合和有所建树。
砥砺前行,续写华章
最后,在中山大学资讯管理学院四十周年之际,严贝妮对师弟师妹们寄予厚望:“求学之路不会一直都和风细雨,希望大家能自强不息,坚韧拼搏,最终肯定会有所得。风正时济可以破浪扬帆,任重道远更能策马扬鞭。”她祝福学院在未来继续在各领域上实现发展和跨越,各项事业蒸蒸日上,宏图再展,续写华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