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信管讲坛第434期 青年论坛系列 | 数智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

数智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

发布人:孙立宝
主题
数智时代的信息资源管理
活动时间
-
活动地址
线下: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A104 ;线上:腾讯会议747-345-846
主讲人
巴志超,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岑咏华,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 ;陈必坤,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陈 果,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筱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姚欣林,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
主持人
余厚强,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

一、讲座安排

1.时间

2023年12月2日 星期六下午14:00-17:30

2.地点

线下: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A104

线上:腾讯会议747-345-846

3.报告嘉宾(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巴志超,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

岑咏华,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教授

陈必坤,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

陈  果,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教授

王筱纶,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教授

姚欣林,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

4. 特邀点评嘉宾

王曰芬,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5. 主持人

余厚强,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

 

二、讲座议程

 

三、主讲人及报告简介(按姓氏首字母排序)

       巴志超,南京大学数据管理创新研究中心研究员,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复杂网络与知识发现,科技预测与预见。在国内外核心及以上期刊发表论文 80 余篇,在SCI/SSCI及国内权威及A类重要期刊发表 30 余篇,出版专著1部,主持国家自科面上、青年项目、江苏省社科青年项目、国社科重大项目子课题、中国科技智库青年人才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江苏科技智库优秀青年人才计划等项目,参与国自科重大、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社科重大、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等10余项,并获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青年情报科学家奖、湖北省科技信息成果奖一等奖、青年学者论坛最佳论文奖、情报学年会优秀论文奖、武汉大学学术创新一等奖等奖励。

报告题目:科学-技术耦合视角下前沿科技关联互动与协同创新路径研究

       知识创新是社会进步的“软件”,技术创新是社会发展的“硬件”。科技创新涌现本质就是嵌入在科学与技术的不断地交互过程中。因此,聚集于认识和发现科技资源之间存在的客观关联关系,探究科学-技术之间的关联互动及两者协同创新的路径、过程与效应,有助于准确把握科技发展规律,发现科学-技术协同创新的共赢条件和效能最大化状态,为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制定合理的创新发展战略提供决策支持。

 

       岑咏华,男,1979年8月生,天津师范大学大数据科学研究院副院长、教授,天津市A类高层次引进人才。主要学术研究方向为大数据分析、科技创新管理、行为经济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和面上项目等多项、中央军委装备发展部技术基础课题7项;承担完成江苏省教育厅教育考试院、国内知名B2B电子商务公司等单位技术研发项目多项。参与完成国家社科重大项目、重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多项。2011年和2018年分别于澳大利亚悉尼科技大学和英国华威大学访问研究。曾获江苏省社科联社科应用研究精品工程二等奖、江苏省电力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江苏省科协软科学成果奖二等奖,国防科技信息工作优秀成果奖二等奖等。在SSCI/SCI、CSSCI、EI等收录的国内外重要期刊以及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近60篇,在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等出版著作多部,Elsevier Press出版数据挖掘相关英文编著1部,译著(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Shiller著作)1部,在Github等平台发布开源软件多项。

报告题目:双加权主路径分析方法研究

       传统有向网络主路径分析(Main Path Analysis)方法将网络节点视为同质关系,忽略了节点的影响力以及节点间的语义相关性对于主路径分析的影响,可能导致所发现的主路径无法有效揭示网络中最重要和最具关联性的演化脉络。针对这一问题,本研究有创新性地设计了一种内容相似性与影响力双加权的主路径分析方法,基于词移嵌入(Word Mover’s Embedding)模型测度节点间的语义相似性,将语义相似性嵌入到时间衰变的PageRank模型中,进行传播运算,构建内嵌式双加权网络,进行双加权网络主路径分析。研究结合学科主题演化分析问题,以经济学领域2006-2020年的SSCI期刊文献文本及引证数据为例,设计主题熵评价指标,对无加权、单加权和双加权以及不同遍历策略下的主路径分析方法进行交叉实验对比。研究可为复杂有向网络主路径发现的方法创新提供参考。

 

       陈必坤,苏州大学社会学院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科学计量学与信息计量学专业委员会委员;武汉大学情报学博士、蒙特利尔大学访问学者(CSC资助);研究方向为信息计量学与计算社会科学;现主持国家社科基金一般项目一项,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青年项目一项,参与国家社科基金和国家自科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发表SCI/SSCI/EI/CSSCI论文四十余篇,其中在《中国图书馆学报》、《情报学报》和SCI/SSCI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含ESI高被引论文1篇);出版学术著作两部;获得江苏省第十六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2/3)和博士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等奖励。

报告题目:政策计量分析视角下科学生态系统的运作研究

       科学生态系统中的不同角色之间和角色内部均存在合作和竞争。本研究以科学生态系统内部的相关政策(比如高校现金奖励政策和非升即走政策等)为研究对象,从定量分析的视角探索科学生态系统的运作特点和方式等。

 

       陈果,男,南京理工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信息管理系副教授,系副主任,博士生导师。中国系统工程学会数据科学与知识系统工程专委会委员、中文信息学会社会媒体处理专委会委员。研究方向为科技领域知识分析与预测、情报分析方法与技术,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2项,出版学术专著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创办了面向图情研究人员的论文推荐服务公众号“图情新文”。

报告题目:不完备文献集下的科技领域缺失实体知识预测

       传统基于文献的科技情报分析方法,默认所利用的文献集是完备的。实质上,科技知识的保密、封锁、迟滞现象不可避免,一些重要的技术未被发表或者被限制获取,导致开源文献的获取是不完备的。本研究提出了这样一种假设:假设关于某技术的国外科技文献,都被封锁或迟滞公开,是否有可能用已有的公开文献集,推测出被封锁文献的知识内容?研究将研究问题转化为有监督机器学习模型,解决包括不完全文献集构造、预测模型训练、评估方案的完整流程,量化评估表明本方案能取得了较好的未知感知效果。

 

       王筱纶,博士,硕士生导师,现任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管理科学与工程系副教授。本科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博士毕业于复旦大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系。曾在佐治亚理工学院,柏林洪堡大学各访问一年。主要研究领域为社会化媒体、供应链危机溢出、大数据与商业分析等。目前,共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工信部指导性软课题等各类项目8项,在JASIST、Information & Management、、Information Technology & People、Internet Research、Journal of Documentation、南开管理评论、情报学报、管理科学等国内外重要期刊和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出版著作1部。现为中国信息经济学会理事会理事,2018年获得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双创博士)。

报告题目:服务商的经验相似度与技能匹配度孰轻孰重?在线共享技能平台中的投标策略与结果探究

       在线共享技能平台通过众包竞赛模式,连接雇主和服务商实现技能任务交易。本文从两个维度构建“服务商-任务匹配度”指标:经验相似度和技能匹配度。基于经验曲线和自我效能理论,上述两维指标会对服务商投标策略和结果造成相反的影响。此外,能力分值和竞争强度在这一过程中起调节作用。本文收集一品威客网中的海量数据,结合深度学习与计量经济模型验证上述假设,研究结论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姚欣林,博士,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字商务、用户行为、人机交互等。中国科学技术情报学会信息行为研究专委会委员,国际信息系统协会会员,中文信息学会会员,美国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信息学院访问学者。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江苏省软科学研究项目1项。在JAIS、JASIST、IP&M、JOD、JBR、I&M、DSS、《信息系统学报》、《管理评论》、《图书情报工作》等国内外权威期刊以及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20余篇,担任多个(JASIST、I&M、JAIS、ECRA等)领域国际旗舰期刊和国际会议的审稿人、专题主席等。参与上海市政府、义乌市政府、上海开放大学等多家政府和企业的咨询项目。2019年获得江苏省双创博士称号。

报告题目:数据驱动的技术创新管理和产业发展研究

       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已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了解和把握技术发展的影响及其趋势对于企业之间乃至国家之间的竞争至关重要。本次报告将围绕利用数据科学的方法分析技术发展应用的影响和趋势展开,探讨诸多相关话题。

 

四、特邀嘉宾简介

       王曰芬,天津师范大学“继之”杰出教授,博士生导师,大数据科学研究院院长,天津有突出贡献专家。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科学计量与知识服务、竞争情报与技术预警等。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重点与国家自科基金面上以及教育部、装发等国家和省部级课题26项,主持企事业单位课题20余项。在国内外重要期刊发表论文190多篇,出版专著和教材17部。获得江苏省哲社优秀成果奖一等奖、江苏省教学成果一等奖等省部级奖励10多项。兼任中国社科情报学会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国科技情报学会理事会理事兼情报研究与咨询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系统工程学会信息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理事、天津市女科技工作者协会第一届理事等职务。担任《情报学报》《信息资源管理学报》《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智库理论与实践》《情报科学》等十几种期刊编委。

 

五、主持人简介

       余厚强,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是数据科学与替代计量、科学交流与科技评价。任CISSI、SMP、AP-iNext委员,ISSI、ASIST会员,国际期刊HSSCOMMS、Publications和FRMA编委,ISSI、COLLNET、iConference等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会委员,发表同行评议论著110余篇(部);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教育部项目2项及其他各类科研和教改项目10余项;担任20余种学术期刊和多种项目的评审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