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我院4个教师团队获2025年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情报案例大赛“优秀案例奖”
近日,由全国图书情报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主办的“2025年全国图书情报案例学术研讨会暨图书情报创新案例大赛”获奖结果正式公布,我院共有4个案例获“优秀案例奖”。(以下按获奖名单顺序排列)
《智媒与AI的碰撞:南都深度参与数字经济治理之路》
案例围绕“数智赋能媒体内容深度转型”这一主题,深入剖析中国都市类报纸的领军者——南方都市报,从纸媒到智媒的转型历程,重点阐述南方都市报危中寻机、实施智媒转型的谋篇布局、基于智媒架构创新媒体内容生产方式的全过程,回答了数智化转型在媒体行业“为何转”“如何转”“有何成效”三大问题。得益于智媒转型带来的传播智能化和内容智库化支撑,南方都市报得以准确把握数字经济时代发展脉搏,前瞻性成立数字经济治理研究中心,并深入研究行业发展治理问题,为行业规范发展提供了有价值的研究成果和服务。这一案例为媒体行业数智化建设及内容生产转型路径提供参考,也启发了学员深入思考信息资源开发和利用在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意义。
团队简介:
余厚强,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徐劲聪,南方都市报记者、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
来昕,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
张洋,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数智融合驱动的科技文献深度语义分析与知识发现》
在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背景下,传统科技文献管理系统检索效率低,语义关联弱,难以满足科研需求。本案例聚焦数字化浪潮下科技文献管理范式转型需求,采用自然语言处理、深度学习和知识图谱技术,以“数据层—算法层—应用层”分层架构为核心,开发“科技文献语义分析方法管理平台”,支持多源数据融合、动态主题演化分析和语义推理,提升了文献处理效率与知识发现水平,在科研文献管理、专利布局优化、学术期刊投稿等场景中取得显著成效。该案例为图书情报学科教育提供了技术融合与场景化实践参考。
团队简介:
陈明红,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刘延泽,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研究生;
路永和,中山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破局·重构·引领:大型建设项目档案管理的数字化转型之路——以“深中通道”项目为例》
建设项目档案是工程建设质量的重要见证和项目验收的主要凭证,其科学管理与有效利用对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案例聚焦国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项目,探讨了大型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管理的现实困境、突破路径及其与档案学理论的呼应。当前,多源异构环境下电子文件管理混乱、电子文件单套归档与全程管控难度大、关键技术应用不足与“四性”保障缺陷、海量数据存储利用与交换共享不畅等问题是大型建设项目电子档案管理面临的共性问题。“深中通道”项目通过构建全生命周期电子化管理体系,创新性地实现了从文件生成到归档管理的全流程电子化,形成了一套涵盖全域管理体系、成套关键技术集合和系统升级建设,具有实操性的大型建设项目电子文件归档与电子档案管理模式和方案,解决了跨部门协作、海量数据治理等行业难题,可为同类大型建设项目档案高效管理提供一些思路和参考。
团队简介:
本案例在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陈永生教授,深中通道档案中心副主任、道路与桥梁工程师曾永志的指导下,由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3级博士研究生邓文慧,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赵天彤,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4级博士研究生包惠敏共同撰写。
《十年种木长风烟:深圳图书馆“南书房”如何打造“公共阅读圈”》
以深圳图书馆“南书房”阅读推广品牌为中心,以阅读循环圈理论为理论基础,从选书、阅读、回应、有协作能力的人这4个维度对其进行分析,阐述深圳图书馆在各环节的具体举措,进而总结“南书房”品牌的阅读推广亮点与经验。在此基础上指出公共图书馆在进行阅读推广时应该以资源建设承载文化积淀、以空间变革凝聚文化创造、以平台力量打造文化高地、以阅读推广实现文化引领,打造属于一个城市的“公共阅读圈”。

团队简介:
周旖,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副教授,图书馆学教研室主任;
张岩,深圳图书馆原馆长,研究馆员;
王冰,深圳图书馆副馆长;
张盈芳,深圳图书馆办公室与事业发展部馆员;
杜柯瑾,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4级硕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