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报 | 我院1项成果荣获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论文类)

发布人:郑凯耿

获奖项目介绍

第九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三等奖(论文类)

 

《挑战与回应:中国高校图书馆的发展方向》

 

程焕文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教授,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院长,兼任中国图书馆学会副理事长、国际图书馆协会联合会(IFLA)文化遗产咨询委员会委员。

 

刘佳亲

       图书馆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阶段均就读于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现为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雅博士后。

 

       该论文发表在《中国图书馆学报》2022年第4期,共21页,是《中国图书馆学报》少有的长篇论文。论文发表前后,第一作者程焕文教授先后在2019年“传承与创新——南开大学图书馆百年馆庆暨学术研讨会”、2020年“第十三届图书馆管理与服务创新论坛”和2022年“海南省高校图书馆学术年会”上作同题目主旨报告,引起高校图书馆界的热烈反响,传播面十分广泛。该研究成果构建的测度高校图书馆经费投入质量的估算模型,已成为行业普遍认可并使用的估算模型,自该成果发布以来,每年都有行业自媒体在网络引用讨论并更新数据进行分析。当前累计参与网络互动(阅读、点赞、转发、回帖)20000余人次。

       论文坚持问题导向,通过客观数据的分析研究,揭示我国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三个基本问题(即面临的挑战):缺经费、缺馆员与缺读者。这些问题的发现有利于抓住高校图书馆建设的主要矛盾,可为高校图书馆化解这些矛盾提供着力点,具有新时代高校图书馆建设的前沿性。论文在分析研究问题的基础上,呼吁高校图书馆回归常识、回归专业、回归本分,系统提出解决各种问题的基本对策建议,即增加高校图书馆经费、增强图书馆员的专业性和最大限度地吸引学生阅读,对于推进高校图书馆的“双一流”建设具有实践参考意义。

       该论文的主要创新和理论价值有三:一是首次系统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中存在的“三缺”根本问题,对于高校图书馆的建设和发展具有长久的战略性与策略性价值;二是首次系统提出高校图书馆在“双一流”建设中的“三个回归”发展策略,具有正本清源、强基固本和守正创新的重要实践价值,从根本上为高校图书馆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长效发展指向;三是论文提供的统计数据和研究结论已成为指导高校图书馆建设与发展的实用依据,论文的重要结论“世界一流大学的图书馆经费在学校经费预算中的占比一般在2%左右,中国现在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流大学的图书馆经费占比应该不低于1%,”已经成为高校图书馆的普遍共识,一些高校图书馆以本论文的统计数据和上述结论为依据,积极影响利益相关者,特别是学校的主要决策者和职能部门,图书馆的经费已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