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院8名毕业生获中山大学表彰和奖励
世纪中大见证着梦想与奉献的璀璨
投身基层
青年才俊怀揣热忱、踏实奋斗
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
这群刚走出校园的年轻人
将以汗水与智慧
诠释着对这片土地的深沉热爱与责任
又是一年选择时
让我们共同见证
信管人投身基层、服务群众
的坚定步伐
根据《中山大学关于表彰和奖励 2024 年赴基层就业毕业生(第一批)的决定》(中大学生〔2024〕12 号),我院有8名毕业生获得学校表彰和奖励。
郑宗洲
郑宗洲本科就读于我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硕士保研至本院图书情报专业。毕业后将成为潮州市人民检察院的一名选调生。
郑宗洲不仅实习经验丰富,对学业和职业规划也有着极高的热情和投入。在本科和硕士期间,他先后在欢聚时代、微信、网易、百度、电信研究院这五家知名企业实习,深度参与多个实践项目。同时,他还积极参与学生工作,在2022—2023学年任职信息管理学院兼职辅导员,致力于学生事务管理和学院新闻宣传等工作,同期任职信息管理学院第四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策划和组织党支部活动,任职期间获得学院师生和党员同志们广泛好评和支持。
除此之外,他还热心公益,积极参与志愿活动。他曾担任信息资源管理前沿论坛交通组志愿者,协调参会者出行事务;参与了广州市少儿图书馆清明节主题活动,为小朋友介绍清明节相关的知识,并组织了清明节知识问答活动;他还参与了校园义卖、纸箱捐赠活动和信息管理学院招生宣传志愿等活动。
杰出的个人表现使他获得众多奖项,在2024年获得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优秀共青团干部,2023年获得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优秀共产党员,2022—2024学年两度获得中山大学硕士研究生一等奖助金,2023年获得信息管理学院师生羽毛球赛亚军。
于郑宗洲而言,在有限的精力之下,不断探索适合自身的发展方向,是他一以贯之的行为准则。无论在实习、学生工作还是志愿活动,他都感激于学校和学院提供的优越的环境,也感谢当初不断努力,全力以赴的自己。
未来,他也将作为一名选调生,走出“象牙塔”,走上基层工作岗位,勇追家乡建设梦,脚踏实地建家园。
寄语
谈及对学弟学妹们的鼓励,他表示: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不留遗憾,顺其自然。信管是一个很有活力的大家庭,在这里能探索更多未知的可能性。关于就业,应提前做好规划,学习相应的工作技能;同时运用好学院的资源,多向对应行业的师兄师姐请教;最后多渠道获取职位信息,如企业官网等平台,发现更多潜在的机会。
牟胜男
牟胜男是我院2024届档案学专业硕士毕业生,2024年选调至安徽省工作。
牟胜男本科是南昌大学,之所以当初保研选择了中大信管,是因为考虑到一是想往学术方向发展,而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不仅在学术领域名列前茅,同时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区位优势明显,二也是非常想体验粤港澳大湾区的生活。
在研究生阶段,牟胜男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发表北大核心论文1篇,在国内学术会议上汇报论文1次,曾获中山大学硕士生一等、二等奖助金,积极参与学校志愿服务活动。
谈及为何选择深入基层,她表示:基层天地广阔,基层大有作为。作为新时代青年,我们身处最好的时代,应发扬实干精神,学以报国,谨记“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中大校训,躬身实践,不辜负美好的青春和伟大的时代,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添砖加瓦。
寄语
谈及在科研道路和就业道路上保持平衡的方式,牟胜男认为:科研跟就业还是要做好时间规划管理,就是什么阶段该完成什么事情,要有明确的规划和目标。最好在研三八月之前完成一半的毕设,毕竟毕业论文是头等大事,之后找工作也就更好平衡时间。还要尽早地确立研究方向,只有尽快确定研究方向才能尽早地投入到科研工作中。最后,要积极主动的参加科研工作,多跟导师进行交流。牟胜男认为,读研是一个比较独立自主的过程,要多去自学一些研究方法,多看前沿论文。如果你有一些好的想法的话,老师在此基础上对你进行点拨,产出论文也不是那么难,主要还是逼迫自己主动学习,充分利用导师资源做到自律,现在学习资源多如牛毛,中大开设了很多讲座,认真听听都会受到很多启发。
陈沁雨
陈沁雨是我院2020级图书馆学本科毕业生。毕业后,她将参加中山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并于今年8月前往广西省百色市隆林中学,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支教结束后,回到学院攻读图书情报专业研究生。
陈沁雨在本科学习阶段成就斐然,多次荣获奖项与奖学金。在2022和2023年担任班级团支书期间,她带领班级团支部荣获中山大学“五四红旗团支部”和“优良学风班”称号。2023年,陈沁雨个人亦荣获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优秀共青团干部”称号。
在学术研究方面,陈沁雨于2022年参与了校级科研计划——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获评校级“优秀”评价。她的学业成就同样体现在连续多年获得的奖学金上——2021年荣获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2022年又获得Bibliotheca图书馆学奖学金,2023年再次获得中山大学优秀学生奖学金三等奖。
陈沁雨不仅在学业上表现卓越,还积极参与学生组织的各项工作。她曾担任信息管理学院第一学生党支部宣传委员,负责策划和组织党日活动、学习会等,并协助党务工作。作为信息管理学院第二届团委委员,她参与策划和组织团支部活动,管理团务系统,并组织开展推优入党、选举学生干部等工作。在担任图书馆班团支书和信息管理学院团学文体部副部长期间,陈沁雨组织了多种形式的团日活动、专题学习会、组织生活会等活动,并成功策划举办了“焕文杯”篮球赛、“飞扬杯”排球赛、校运会、草地音乐节以及广东省“搜索之星”大赛等大型活动,充分展现了她的组织能力和领导才华。
寄语
谈及为何要去支教,陈沁雨表示:去到祖国西部支教是一种充满意义的活动,是用一年的时间去做一件终生难忘的事。支教可以帮助教育资源相对匮乏的地区,为那里的孩子们带去更多的知识,拓宽他们的视野,激发他们的潜力,使他们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机会,同时也为祖国县域教育事业发展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支教不仅是传授知识的过程,也是支教成员接触社会、锻炼自我、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通过支教,成员们可以将自己的所学应用于实践,同时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到许多在书本上无法获得的知识和经验,进一步提升自己。她所去的支教点是地处滇黔桂三省交界的隆林各族自治县,这里承载着山区各族儿女的求学之梦。在未来一年,支教团成员将在隆林中学进行支教任务,用知识点亮梦想,用行动引航青春。作为中山大学第26届研究生支教团的一员,她将接力筑梦,努力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唱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旋律。
而说到如何平衡学业与社团,陈沁雨表示:在大学期间,她注重自身的全面发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和组织能力,将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和技能运用到活动中,同时学生活动经历也给她带来新的视角和体验,对个人成长和未来的学术追求都非常有益。她最终选择去支教一年再继续深造,是对个人成长路径深思熟虑后的选择。用一棵树去撼动另一棵树,用一片云去唤醒另一片云,这不仅是那份对教育事业的热爱,也是对建设祖国西部大地的担当。在深造之前,通过支教获得的人生体验和教学经验,无疑会为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帮助她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走得更远、更稳。有一份光发一份热,陈沁雨表示,自己期待在祖国西部大地上,遇见更多鲜活阳光、充满能量的你们。
李睿婧

李睿婧是我院2021级情报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后将前往中共广州市天河区委组织部工作。
三年前,在面临升学选择的重要时刻,李睿婧将中山大学作为她的首选。这一决定基于两个主要因素:首先,广州是她心仪的城市,这里发展的机会相对来说可能更多;其次,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在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学术研究实力深厚,声誉卓著。通过与众多教师和同学的深入交流,她深刻体会到了学院的学术深度和广度。李睿婧坚信,在这样的学术环境中深造,不仅能够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还能全面增强个人综合能力,为未来的职业生涯打下坚实的基础。从那时起,她便期待在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学习和研究经历能够成为她人生旅程中宝贵的财富,助力她在专业领域取得更高的成就。
读研期间,李睿婧在学术和学生工作方面都展现出了卓越的才能。在担任学院第三学生党支部书记期间,她积极推动党支部的各项活动,为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并于2023年获评中山大学“优秀共产党员”。同时,她还在研究生阶段担任兼职辅导员,以她的热情和专业知识,为同学们提供了宝贵的指导和帮助。
在学术研究领域,李睿婧的成绩同样令人瞩目。她不仅发表了2篇高水平的学术论文,还荣获了中山大学研究生一等奖助学金以及信息管理学院谭祥金赵燕群奖学金。
寄语
谈及对学弟学妹们寄语,她以诚挚的态度鼓励大家:道阻且长,行则将至。
她认为,首先要打破信息壁垒,多和自己的朋友、师兄师姐、学院老师等进行沟通,参考网络上的经验分享,多去了解清楚选调生考试或是其他考试的难度与流程,以及之后的工作内容与状态。其次是正确评估自身能力与明确自身发展,结合自己的未来发展需要,理性考虑自己是否适合选择公考。当然如果自己确定选择这一条路,也不要放弃其他可能的发展机会,保持多元化的职业视野。最后是保持良好的心态、多学习了解新理论、时政热点,在校期间可以勤学苦练、多参与社会实践,这些都将为考试和未来的工作提供有力的支持。总之,多多尝试,一定能有所收获,人生有无限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