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午餐会 | 陈涛副教授:夯实基石,磨砺研究之锋
5月30日,我院新一期教授午餐会在学院楼A103举办,此次午餐会邀请陈涛副教授出席,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曼瑜、团委书记李芷莹以及学院21级、22级本科生、硕士生共同参与。

陈涛副教授,中山大学“百人计划”引进人才,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联合培养博士后,硕士生导师,曾任复旦大学中国开放数林指数评估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数字人文专业委员会会员、中国索引学会数字人文专委会委员。长期从事语义网、关联数据、机器学习和知识图谱等新兴技术在数字人文和大数据方面的研究,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丰富的实践经验,主持和参与课题数十项。在《中国图书馆学报》《大学图书馆学报》《图书情报工作》等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担任学科内多种核心期刊评审专家。

本次午餐会由学院党委副书记吴曼瑜主持,参与同学就学业、科研、就业等方面问题踊跃提问,与陈涛老师展开交流。
针对大三的同学们关心的如何获取保研资讯、把握考研方向及未来发展等问题,陈涛老师建议大家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学术交流群、学科公众号、各院校官网等渠道获取夏令营升学信息。

同时,陈涛老师也提到学术训练的重要性,他建议同学们关注学科研究前沿,广泛阅读文献著作,提升自身学术能力,尽可能多地参与科研项目。此外,对于专业选择,陈老师给出了两条建议:其一,专注自身专业,在已经学得的专业知识基础上精进。其二,结合本专业和感兴趣的方向,交叉融合,成为综合性跨学科人才。
面对如何全面把握学科内特定领域问题的疑问,陈涛老师建议:可以先抓住这一领域的具体问题,然后顺着这个问题去向下延伸,继续调查这个领域,这样可以整理出一个具体脉络。

针对同学们提出的新技术信息茧房问题,陈涛老师表示:如何学习一些新技术、新工具和新方法问题方面,现阶段同学们应专注于打牢基础,多多尝试,虽然在文献中看到的方案大部分是不落地的,但应多了解新技术,通过论文中的新技术去实践和实现学术目标。
谈及此,也有几位同学表示在日常的学习中过于依赖生成式AI等新兴技术,并咨询这种现象是否合理,应当如何应对新兴技术的发展。陈涛老师对此给出了诚恳的回答:过分依赖AI肯定不是一件好事,会让人丧失独立思考的能力,但是如果可以沿着AI的回答去验证答案的真实性可靠性,也算是一种自己的学习。

对于是否需要在大二阶段参与春招或未来实习等问题,陈涛老师表示可以提前了解信息,进行一些尝试,也建议大家在未来职业方向选择上不要过于焦虑,先努力提升自身学术水平及综合素质,打好基础,应对未来发展形势。
本次午餐会交流,陈涛老师以丰富的阅历和全面的专业知识,认真、耐心地解答了参与同学的众多问题,并结合自身经历分享了就职、就业、科研和未来规划等方面的经验。午餐会搭建了师生沟通的桥梁,参加午餐会的同学在愉悦的氛围中获得精神力量、笃定前行方向,相信在学院和老师们的支持下,我院学子定能在新阶段的学习生活中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