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卓越 国奖有我 | 龙秋爽:厚积薄发的求知之旅
恰逢百年校庆,为弘扬优良校风学风,引导广大青年学子向学、向善、向上,发掘学生的学习力、思想力、行动力,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推出“追求卓越,国奖有我”系列国家奖学金获奖学子风采展示,展现中大学子自信自强、刚健有为的精神风貌,以榜样的力量激励学子仰望星空立大志,脚踏实地担大任,止于至善明大德,博学笃行成大才,奋力书写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的青春篇章!

龙秋爽,我院2017级档案学本科生,2021级档案学专业研究生,师从李晶副教授。研究生期间荣获国家奖学金、中山大学优秀共青团员以及中山大学勤工俭学先进个人荣誉称号。以第二作者身份在SSCI 一区期刊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Communications和《情报理论与实践》《图书馆论坛》等CSSCI期刊上发表研究成果,参与的申报项目获2023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重点项目立项,并入选近5年“攀登计划”优秀项目汇编材料。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七载之前,她携带着行囊,从山城重庆起步,踏上了求知之旅。当被问及何词能最贴切地描绘她的求学经历时,她毫不犹豫地答道:“积累”。
01 追求细节的学术成长之路
对于她而言,扎实的成果积累是她从容自信的底气所在。当然,学术论文成果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精雕细琢,方可达到理想的效果。
她在谈到学术论文的撰写心得时,首先强调了对专业知识的理解与运用。在写作的过程中,她要求自己不仅要梳理其中的语言表达逻辑,更要依据所学打磨每一段文字,每一个句子,甚至每一个词汇。其次,她表示,作为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专业人员,我们的优势在于能够从海量数据中“拨云见日”。为了更好地利用大规模的数据,她积极学习编程技能,通过编程进行数据处理,不仅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让她对数据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她还接触了一些深度学习的相关技术,这些新技术的学习与应用,让她的研究水平得到了进一步的提升。
但正是这种对细节的执着追求,使得她在面对学术论文写作这项工作时,能够更加得心应手,思路更加清晰,表达更加流畅。
02 有时,最短的捷径就是绕远路
科研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她曾在研究初期面临过迷茫和焦虑,但正是在导师的关怀和指导下,她学会了坚持和积累。她明白,科研之路需要耐心和毅力,只有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她坦言,直到研究生二年级,她才真正意义上开始尝试独立完成一项项科研任务,并尝试以英文论文的形式展现自己的研究成果。对于母语非英语的研究者来说,在英文论文的写作过程中,需要更加关注用词的准确性和语言的精炼度。为了实现精确的英文表达,她严格要求自己,每阅读一篇英文文献都要积累一些表达素材。
她回忆道,在论文发表的过程中,英文论文的返修是令她感到比较痛苦的一个环节。论文投稿后,往往要经历两次甚至更多的修改。在这个过程中,她不仅需要正确理解英文期刊评审专家的意见,还要在此基础上进行有针对性的修改,并有理有据地回复评审人的每一条建议。这一过程不仅是查漏补缺的过程,更是对研究成果进行反复打磨和完善的过程。
她总结自己的研究经历表示,正是这些看似繁复的绕远路经历,让她在科研道路上更加稳健。她深知,每一个细节都关系到研究成果的质量,每一次修改都是对知识的深入探究。因此,她愿意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完善自己的研究,去追求卓越。
03 学无止境,仁行谦和
研究生阶段的她,始终保持谦逊好学的态度,积极跟进信息资源管理领域的前沿动态,致力于为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贡献自己的力量。在此期间,她参与了导师李晶的多项科研项目。借助参与科研项目的机会,她不断积累研究经验,扎实提升学术素养。除了参与导师的科研项目,她还积极寻求与志同道合的同学合作,共同申请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他们的申报项目成功获得了2023年广东省科技创新战略专项资金的立项支持。
除了科研能力的出色表现,龙秋爽同学还积极参与学术活动和志愿服务。她曾带着相关领域的论文成果,参加了“第十四届全国科学计量学与科教评价研讨会”。这次会议对于她来说,不仅是一个展示自己研究成果的平台,更是一个与同行专家学者深入交流的机会。在会上,她自信地展示了自己的研究成果,与与会专家学者进行了良好的互动交流。她的论文成果受到了评审老师和期刊编辑的高度认可,并因此收获了宝贵的发表机会。更值得一提的是,她热心于公益事业,曾多次参与无偿献血等志愿活动。

“有幸来到中山大学,有幸在信息管理学院进修本科,攻读硕士,有幸结识良师益友……这无数的幸运连缀成了如今的自己”。她表示,在这所令人向往的学府中,有幸进入了信息管理学院。在这段求知的旅程中,结识了许多良师益友,她感激这些遇见的人,是他们让她更加坚定地走在自己的道路上,不断追求更高的目标。在未来的日子里,她将带着充实的经历,继续前行,不断创造更加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