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日益,为教日新——助教俞超
小班研讨课助教、教学克隆班助教、在线教学助教、实验课助教、实习课助教等。他们是学生,他们既助教,也助学。他们与学生共同学习,共同成长。
助教名片

俞超,2023级信息管理学院情报学博士研究生,2023学年第一学期担任《信息资源管理编程基础》课程助教。
助教助学
在担任助教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双向性。我与同学们共同面对挑战,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这种互动与合作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他们的热情和活力不断激励着我前行。
01 直面挑战,全力以赴
《信息资源管理编程基础》是面向2023级大一本科生的专业必修课,班级规模达87人。作为这门新开设课程的助教,我深知责任重大。为确保最佳教学效果,任课老师与我共同投入大量精力准备教学材料,包括教材选择、PPT制作以及相关参考资料整理。我们经常一同交流教学细节,力求授课精益求精,满足同学们的学习需求。
在课程设计上,我们从基础的环境搭建开始,逐步深入到编程的核心概念。为激发同学们对编程的热情,我们以所学知识点为基础,精心设计了一系列富有趣味性的案例教学,比如制作毛毛虫游戏和弹力球游戏等。这些案例不仅让同学们在乐趣中吸收知识,更在动手实践过程中加深对关键编程知识点的理解,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
该课程通过线下授课辅导、线上作业、随堂考、编程实践活动等手段,形成了一套课前、课中、课后全流程的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体系。为确保每位学生都取得最佳学习效果,我们安排了定期的课后作业和章节测试。这些作业和测试不仅有助于巩固知识点,更能及时反馈学习进展和学习需求,从而调整教学策略,提供更精准的教学辅导。
担任《信息资源管理编程基础》的助教,虽充满挑战,但也是我成长道路上的宝贵经历。这个过程不仅让我感受到自我成长和价值体现,也给予我巨大的成就感。每当看到同学们的进步和成长,我都感到无比欣慰。
02 教学相长,亦师亦友
与其他课程不一样的是,编程技术的日新月异和编程语言版本的频繁更迭,使得相关知识点始终处于不断演进的状态,编程的广阔天地总能开拓新的领域。在应对版本更新的过程中,新知识点要求我们不断深化学习,保持与时俱进。在这个过程中,勤奋好学的同学们时常展现出卓越的洞见,给我带来很多启发。
在学习过程中,大部分同学都展现出极高的专注度和热情。他们不仅迅速掌握每个关键知识点,更能在课堂上提出富有洞见的问题,这些问题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更为课程的持续优化提供了宝贵的反馈。此外,同学们在作业中创作的Python小游戏不仅展现了他们的创造力与想象力,也为我打开了Python编程新世界的大门,让我了解到许多新颖实用的编程工具。
这种双向的学习过程,既丰富了同学们的学习体验,也拓展了我的专业知识领域,真正实现了教学相长。我们共同在编程的海洋中探索、学习,形成了一种亦师亦友、共同进步的良好氛围。
03 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担任助教工作,不仅是博士培养阶段的重要环节,更是我个人成长道路上难能可贵的经历。我有幸与初入校园的本科新生并肩,一同踏上充满探索与发现的学习之旅。随着交流日渐深入,同学们开始更多地以“师兄”这一亲切的称谓代替“助教老师”,这种称呼的转变不仅彰显了我们之间真挚的友情,更让教与学的过程充满了乐趣与意义。
韦勤同学:“在上大学之前很少接触有关于编程的知识,所以我在学习《信息资源管理编程基础》这门课时,对有些问题感到很困惑,有时找老师问问题的人很多,俞超师兄就会协助给我们解答,讲得非常详细,对我有很大帮助。在作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我会请教师兄,总能得到及时详细的解答。他是一位非常负责的助教!”
陈璟琛同学:“学长作为课程助教,十分认真,对事负责。总是在课前课后认真为同学解疑,帮老师处理各种问题。作为助教,学长和蔼可亲,热情友好,是同学们的好伙伴,老师的好帮手。”
李名琦同学:“俞师兄作为助教老师,非常认真负责,每次上课前都会提早来到课室做教学准备,无论在课堂上还是课后线上,俞师兄都会很认真地解答我们的疑问,给我们带来巨大的启发和帮助,是非常棒的助教老师!”
在这段助教助学的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了教育的双向性。我不仅是知识的传递者,更是同学们学习路上的引导者和陪伴者。我们共同面对挑战,一同分享成功的喜悦,这种互动与合作让我更加坚信教育的力量。同时,我也从同学们身上学到了许多宝贵的品质和经验,他们的热情和活力不断激励着我前行。未来,我将继续以助教的身份,为更多同学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助力他们在学业中更加顺利地成长。
转自:中山大学教务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