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刘少雄文集》出版座谈会成功召开

发布人:孙立宝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精神,2024年1月22日,由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主办,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广州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基地承办的庆祝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刘少雄文集》出版座谈会在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成功召开。刘少雄先生家属,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师生代表,中山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管理部、中山大学图书馆职工代表参会。座谈会由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林俊洪主持。

       与会代表深情回忆了《刘少雄文集》从决定出版到最终付梓的十年历程,感悟刘少雄先生70年如一日默默服务于中山大学图书馆所彰显的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对如何更好地传承图书馆精神、投身图书馆事业、发展图书馆学教育进行了深入交流与探讨。

图1 林俊洪书记主持座谈会

 

一、回忆:《刘少雄文集》出版的缘由始末

       《刘少雄文集》的编辑出版始于2012年,时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的程焕文教授提议并在征得刘少雄先生同意后主持出版《刘少雄文集》,以此庆祝刘少雄先生九十华诞和为中山大学图书馆服务70周年;经过细致严谨的收集、整理、编辑后,于2023年11月正式出版。《刘少雄文集》的正文分为书城心语、书城人物、书城藏书、书城札记、书城答问、书城著述、(附录)书城礼赞七个部分,收录了刘少雄先生的个人自述、抒怀诗词、学术论文、工作报告、咨询记录、讲义文稿等各类文字著述,较为全面地记录了刘少雄先生70余年职业生涯中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基本情况。[1]

       《刘少雄文集》的出版获得多方响应和支持。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院长程焕文作为主编,对中山大学出版社社长王天琪的鼎力支持、责任编辑邹岚萍的悉心编辑、刘少雄先生哲嗣刘纪元和家人热诚提供照片资料,以及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中山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部、中山大学图书馆全力支持召开座谈会表示了衷心的感谢。程焕文教授认为《刘少雄文集》既是一部真实记录刘少雄先生亲身经历的个人文集,更是一部珍贵的中山大学图书馆历史笔记,从中不仅能够深切感受到一位普通图书馆员的事业情怀和专业精神,而且可以深刻体会到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感人故事和历史脉络。

图2 程焕文教授发言

 

       中山大学出版社坚持“以精品立社,项目强社”的发展战略,从内容编辑、纸张质量、装帧设计等方面严格把关,出版了系列精品图书。中山大学出版社社长、中山大学文献与文化遗产部主任王天琪表示,本着“为一批名家出版一批名著”的追求,中山大学出版社出版了由中山大学图书馆策划的《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丛书》,宣传和展现图书馆学人的学术思想和事业精神;新出版的《刘少雄文集》是该丛书的第八种,真实再现了图书馆专家刘少雄先生倾其一生服务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奉献精神,是中山大学百年校史中的宝贵财富,相信能够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和认可。

图3 王天琪社长发言

 

       作为《刘少雄文集》的责任编辑,中山大学出版社编辑邹岚萍为《刘少雄文集》的编辑出版工作倾注了大量心血,已经将《刘少雄文集》看作是个人编辑生涯中十分重要的一本书。在编辑过程中,她被刘少雄先生70年间为中山大学图书馆默默付出的精神所感动,无比感念刘少雄先生甘为人梯、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更感佩于刘少雄先生满足读者需求、坚持服务至上的专业精神。她表示非常荣幸能够通过参与编辑出版《刘少雄文集》,让广大师生和社会民众了解刘少雄先生的事迹与精神,学习一定的图书馆知识,今后她将继续学习和弘扬刘少雄先生的奉献精神和专业精神,在编辑岗位上做好服务,回馈社会。

图4 邹岚萍编辑发言

      

       在“向刘少雄先生哲嗣刘纪元赠送《刘少雄文集》”仪式环节结束后,刘纪元先生饱含深情地讲道:“父亲刘少雄一生服务于中山大学图书馆事业,是一位默默奉献、诚实守信的图书馆员,《刘少雄文集》是对他70年辛勤工作的记载和最好的纪念,是他一生努力最好的见证。”他对在父亲刘少雄手稿的收集、整理、出版工作中辛勤付出的中山大学各个部门、团队尤其是程焕文教授表达了最为诚挚的谢意,认为正是有了先辈们的榜样和后辈们的努力,才造就出优秀的团队,中山大学才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并在发言的最后表达了对中山大学百年校庆和中山大学图书馆事业兴旺发达的真诚祝福。

图5 向刘少雄先生哲嗣刘纪元赠送《刘少雄文集》

 

图6 刘纪元先生发言

 

二、缅怀:刘少雄先生服务中山大学图书馆70年

       1942年,20岁的刘少雄只身奔赴粤北山区,入职中山大学图书馆,投入到中山大学抗日救亡的事业之中,从此作为中山大学图书馆的一名普通馆员,毕生致力于图书馆服务,忠诚、执着、朴实、智慧,以平凡的图书馆工作,诠释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彰显图书馆事业的崇高和伟大,他的为人,他的事迹,已成为中国图书馆界的一代楷模和珍贵记忆。[1]刘少雄先生在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和服务的70年,正是中山大学图书馆从筚路蓝缕到蔚为大观的缩影与写照。很多在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过和正在工作的图书馆员、教师都曾与刘少雄先生合作共事,也接受过他的帮助或教诲,并在心中保留了这些珍贵的记忆。

       作为刘少雄先生的“老同事”,原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赵燕群教授给予了他高度评价,刘少雄先生爱护馆藏,重视馆藏图书文献的保存,热情地解答每位读者的问题,严谨地提供参考咨询服务,他既是图书馆的“活字典”,又深受师生喜爱,被亲切地称为“刘老师”。赵燕群教授认为,刘少雄先生的业务能力和专业精神非常值得现在的图书馆员学习,同时也是当前图书馆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关注的重点,就参考咨询服务而言,不能只依靠先进的技术,只有在服务中持续、主动地学习和积累,才能够确保提供给读者的参考咨询服务是符合与满足读者需求的,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图书馆员。她还专门指出,《刘少雄文集》记录了刘少雄先生在图书馆流通阅览、参考咨询、采访、编目等方面的实践经验和真知灼见,是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发展史,更是中山大学的珍贵历史,图书馆员和图书馆学专业的学生在阅读之后会受益匪浅。

图7 赵燕群教授发言

 

       无论是渴求知识的在校学子,还是走向岗位的图书馆员,都对一辈子从事图书馆工作、拥有渊博知识和敬业精神的刘少雄先生十分尊重和爱戴。中山大学图书馆常务副馆长林明回忆道,自己是在1988年5月参观刚刚开放的中山大学图书馆陈寅恪教授纪念室初次见到刘少雄先生,1996年来到中山大学读研后在陈寅恪教授纪念室再次看到了刘少雄先生和他每日工作的环境,留下了深刻的印象,2000年到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后,与刘少雄先生的交流和交往变得越来越多。他还用生动的话语表达了刘少雄先生在中山大学图书馆人心目中的重要地位:现在大家讲到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时,往往会提到有没有宋版书或元版书,或者有没有其他珍贵的古籍特藏,但是对于中山大学图书馆而言,刘少雄先生绝对是我们的镇馆之宝!他表示,挖掘、宣传、推广这位平凡却又伟大的图书馆员,让学校师生和图书馆员感受到他的人格魅力和事业精神,正是《刘少雄文集》出版的意义和价值所在。

图8 林明常务副馆长发言

 

       中山大学图书馆特藏部主任张琦以一名图书馆后辈馆员的身份,为与会代表们分享了自己心目中的刘少雄先生。对他而言,刘少雄先生的形象既陌生又熟悉,最初是在研究生课堂上,听程焕文教授讲述刘少雄先生的故事和精神后才对他有所了解,真正对刘少雄先生熟悉起来,是在2008年进入中山大学图书馆工作以后。在中山大学求学期间,他就见识到刘少雄先生在为同学解答问题时的认真与专注,作为中山大学图书馆的“活字典”,刘少雄先生在提供参考咨询服务时胜却无数的工具书和数据库。进入图书馆特藏部工作后,看到了刘少雄先生为馆藏善本图书撰写的题跋,上面详细记录了该书的来源和珍贵之处,其中就包括晚清鸿儒陈澧和国学大师陈寅恪的藏书;而常常使用到的刘少雄先生参编的1982年版《中山大学图书馆古籍善本书目》更让自己对刘少雄先生愈加熟悉。他认为,《刘少雄文集》一书中详细记录了刘少雄先生服务读者和推进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原始工作记录和心得体会,既是一部了解中山大学图书馆历史的最佳读本,更是一部学习和传承图书馆精神的教科书。

图9 张琦主任发言

 

       70年间,刘少雄先生服务中山大学图书馆的功绩是伟大的,是公认的。为表彰刘少雄先生为图书馆事业做出的突出贡献,激励广大图书馆从业人员献身图书馆事业,2002年9月14日,中山大学图书馆和广东图书馆学会在中山大学小礼堂隆重举行了“刘少雄先生为中山大学图书馆服务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庆祝大会”,并向刘少雄先生颁授了广东图书馆学会最高荣誉之“杰出贡献奖”和中山大学图书馆第一个“终身馆员”的荣誉称号。

 

三、致敬: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

       图书馆从业人员心甘情愿地为图书馆事业奉献自己的毕生精力,执着地追求图书馆事业,献身图书馆事业,服务士林学人,其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拥有一种世代传承的图书馆精神,[2]即“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而刘少雄先生正是弘扬这种精神的代表之一。

       一直以来,程焕文教授都是图书馆精神的积极倡导者,他从爱国、爱馆、爱书、爱人四个维度讲述了刘少雄先生彰显的图书馆精神,为大家分享了刘少雄先生的四个故事。一是中山大学在1938年10月西迁云南澄江和1940年8月迁返粤北山区时,忠实追随时任中山大学图书馆馆长的杜定友先生,誓与中山大学图书馆共存亡,在杜定友先生的言传身教下,深受其热爱图书馆事业思想的影响,从而坚持尽力于图书馆工作。二是刘少雄先生在1986年退休后自愿做义工,负责管理陈寅恪藏书纪念室,妥善保管他多年来收集的陈寅恪教授手稿、油印讲义、照片等文献资料,并十分负责地做好开放利用工作。三是1999年刘少雄先生联系自己,移交了他在特殊时期守护和保管下来的名人字画、手稿等珍贵文献,他敬惜字纸、细心呵护文献的传统文化精神和不顾个人安危、竭力保护文献的图书馆专业精神使自己对刘少雄先生产生了无比崇高的敬意。四是每当自己遇到不清楚的图书馆故事,都会向身为良师益友的刘少雄先生请教,刘少雄先生不仅悉心解答,有时还会花上几天的时间用端庄的行书详细答复被咨询的事项,文字一丝不苟,注释言必有据,体现出了老一辈图书馆人善待他人、提携年轻一代的优良作风。

       作为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的一名图书馆学专业的教师,张靖教授认为阅读《刘少雄文集》是对自己的一次图书馆专业精神的洗礼,能够真切地感受到刘少雄先生平凡而又伟大,普通而又崇高的图书馆员形象,作为后生晚辈,虽然没有机会向刘少雄先生学习,但《刘少雄文集》带给自己了一种莫名的熟悉感,这种感觉既源于书中有许多认识甚至熟识的人,又因为书中有许多听过甚至反复听过的故事,更是因为书里的人和事用最真实最朴素的方式诠释着“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图书馆精神。她讲道,刚刚过去的2023年是广东图书馆学会成立60周年,程焕文教授在年会上作了题为《六十载风雨同舟 四代人薪火相传——广东图书馆学会六十年之传统与精神》的主旨发言,阐述了“爱国、爱馆、爱书、爱人”的“宗师之精神”源自于杜定友先生,后被一代又一代广东图书馆人传承和弘扬;刘少雄先生则是宗师杜定友先生的忠实追随者,他在文章中多次提到自己深受杜定友先生言传身教的熏陶和热爱图书馆事业的影响,这种致敬与传承感人至深。她表示,除了图书馆精神,从《刘少雄文集》的字里行间还深深体会到了前辈老师们对于中山大学的深厚感情,《刘少雄文集》充分表达出程焕文教授对一位普通馆员的尊重,更体现了中山大学和中山大学图书馆对一位普通馆员的敬重,这集中反映了中山大学的人文精神和宽广格局,在中山大学建校100周年之际,举行《刘少雄文集》出版座谈会,是缅怀,是纪念,更是传承。

图10 张靖教授发言

 

       刘少雄先生一生忠诚祖国,自强不息,以振兴中华为最高理想,拥有“爱国”的图书馆精神;他忠诚图书馆事业,热爱图书馆事业,热诚服务,甘于奉献,拥有“爱馆”的图书馆精神;他守护文献,为人找书,为书找人,拥有“爱书”的图书馆精神;他热爱读者,关心同事,提携后辈,拥有“爱人”的图书馆精神。[3],[4]

 

四、展望:传承精神、投身事业、发展教育

       在公民个人层面培育和践行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一代代图书馆人接续传承图书馆精神;繁荣文化事业,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呼吁广大图书馆人积极投身图书馆事业和国家文化发展事业;国家文化强国战略对高层次文化建设人才的迫切需求激励着图书馆学教育者不断完善课程体系、提升教学能力、发展专业教育。

       刘少雄先生的一生是为图书馆事业奉献的一生,他兢兢业业,以高度的热忱从事图书馆的服务工作,并将崇高的图书馆精神传递给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王天琪社长表示,中山大学出版社将继续依托中山大学这一全国科学研究、文化学术与人才培养重镇,坚持“服务大学、服务社会”的宗旨,以“大学出版社是大学学科建设的窗口”为己任,出版更多高质量、高品位的图书,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重。今后,中山大学出版社将持续打造《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丛书》品牌,深入挖掘、整理更多图书馆学人和图书馆专家的从业事迹和感人精神,以优质书籍讲好图书馆故事,传播图书馆精神。

       卓越的图书馆不仅要建设好资源,提供好服务,同时也要重视培养好人才。林明馆长认为,图书馆应当把人才培养放在与资源建设、读者服务同样重要的位置;而图书馆培养人才的关键在于两点,要像刘少雄先生一样具有乐于为读者服务的思想和善于为读者服务的本领,在图书馆员内心树立起热爱读者、热衷服务读者学习和工作的思想意识,同时帮助图书馆员更深入地认识图书馆的作用,熟悉工作程序,掌握规章制度,培养必备技能。

       图书馆精神的弘扬、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图书馆学教育的进步,离不开多方力量的合作。林俊洪书记希望今后中山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图书馆和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能够加强合作,坚持以习近平文化思想为指引,全面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将图书馆人的专业精神和服务精神融入到图书馆人才培养和图书馆事业发展当中,建设一流的图书馆服务队伍和图书馆学教学队伍,推动图书馆事业和图书馆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不仅是一个走在信息时代浪尖、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学院,同时也是一个拥有优良办学传统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学院,在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战略中建立起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张洋院长代表学院表态,在刘少雄先生图书馆精神的感召下,学院将继续紧密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面向国家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的战略,面向图书馆学专业巩固优势扩大影响的学科发展需求,在“新文科”建设背景下坚持以国家级、省级一流课程建设为抓手,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加强与图书馆通力协作,不断强化图书馆学专业建设,聚焦图书馆人才培养全过程,为我国公共文化事业的发展培养和输送更多有情怀、有担当、有本领的高素质人才。

图11 张洋院长发言

 

       正是以刘少雄先生为代表的一代又一代图书馆人的不懈努力,才换来了中山大学图书馆学专业和中山大学图书馆当前的成绩与成就。

       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图书馆学专业发轫于1980年,开创华南地区图书馆学教育之始,是我国4个最早开展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教育的单位之一。2006年获得图书馆学博士学位授权;2010年被评为广东省特色专业;2012年获批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17年入选广东省重点专业、中山大学11个品牌专业之一;2020年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14年加入全球顶级信息学院联盟iSchools;2016年成为IFLA成员单位;2017年6月获得CILIP国际认证;在国际上拥有卓越的声誉和影响力。近年来,以程焕文教授为带头人的图书馆学专业教学团队在课程建设与人才培养方面持续发力,2020年11月,《信息资源共享》入选首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线下混合式一流课程);2022年2月,“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课程群虚拟教研室”被教育部遴选为首批虚拟教研室建设点,并于2023年12月获评教育部典型虚拟教研室;2022年7月,中山大学成为全国唯一一个获得国务院学位办批准的招收“文献与文化遗产保护专业硕士”学位点;2023年4月,《图书馆管理》入选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线上一流课程);2023年5月,中山大学国家文化遗产与文化发展研究院入选文化和旅游部“文化和旅游研究基地(2023—2025年)”。

       中山大学图书馆创办于1924年,由广州校区南校园图书馆、东校园图书馆、北校园图书馆,珠海校区图书馆,深圳校区图书馆组成,馆舍总面积达18万平方米,实体资源总量1054万册(件),其中古籍36万余册,民国时期文献14万余册,各类特色文献40余万件;数据库累计超过1000个,其中中外文电子图书276万余册,中外文电子期刊14万余种。中山大学图书馆已构建文、理、医、工、农、艺学科门类齐全、内容丰富、结构合理的文献信息资源保障体系,不仅提供书刊借阅服务,也提供一站式智慧搜索、网络数据库检索、在线参考咨询、科技查新、学科服务、知识产权等多层次信息服务。同时,图书馆与国内外高校图书馆保持长期合作关系,开展馆际互借和文献传递,增进文献信息资源的共建、共知与共享,提升文献资源保障能力和信息服务水平。[5]

       未来,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和中山大学图书馆将继续在习近平文化思想的引领下,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给国家图书馆老专家的回信精神,建设世界一流图书馆学专业和世界一流大学图书馆,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图书馆人的力量。

图12 与会代表合影

 

[1] 程焕文.坐拥书城七十年  安贫乐道不等闲——纪念刘少雄先生100年诞辰[J].图书馆论坛,2023,43(08):137-142.

[2] 程焕文.向刘少雄先生学习 弘扬图书馆精神——在“刘少雄先生为中山大学图书馆服务六十周年暨八十华诞庆祝大会”上的讲话[M]//刘少雄著,程焕文编.刘少雄文集.广州:中山大学出版社,2023:460-461.

[3] 程焕文,周旭毓.图书馆精神——体系结构与基本内容[J].图书馆,2005(02):3-9.

[4] 程焕文.百年沧桑  世纪华章——20世纪中国图书馆事业回顾与展望(续)[J].图书馆建设,2005(01):15-21.

[5] 中山大学图书馆.本馆概况[EB/OL].[2024-01-31].https://library.sysu.edu.cn/about.

 

撰稿人:

王昊,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2022级图书馆学博士研究生

朱玲,中山大学历史学系2021级历史文献学博士研究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