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信管讲坛第436期回顾 | 梁庆寅教授讲授学术写作中的论据

发布人:孙立宝

       12月14日下午,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学术讲坛第436期在信息管理学院A108讲学厅举行,本次讲座由中山大学信息管理学院以及心理学系共同举办,特邀中山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梁庆寅教授作“从学术写作的角度看论据”主题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近百名师生参与。讲座由我院院长张洋教授主持。

       讲坛伊始,张洋教授代表学院对梁庆寅教授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并向大家介绍了梁庆寅教授的研究经历和研究成果。

       此次讲坛,梁庆寅教授从学术写作角度为大家详细地讲解了论据是什么、如何寻找论据以及论据的评价与选择三个主要问题。论坛中,梁教授结合了很多实际的案例,整个讲解过程声情并茂,风趣幽默,深入浅出。


 

       首先,梁教授从学术研究的角度对学术写作的论据的定义进行解析和讲解。从学术研究的步骤来看,学术文章或著作应该包括观察事实和已有知识、理论、理论的推导、对理论推导的检验。其中观察事实和已有知识以及从理论推导出的结论是论据,前者属于观察事实,后者是理论的逻辑后承。

       其次,梁教授介绍了观察、实验、田野调查和文献阅读等寻找论据的方法,这些方法分为有控制和无控制两类。像自然科学的科学实验、有目标的阅读文献等方法是是经过设计的,有明确目标的,就是有控制的寻找;相对而言,随机的没有目标的寻找论据就属于无控制的寻找论据。此外,梁教授也特别指出了人文社科可以通过在广泛阅读中积累论据、根据问题有目标地查找论据、依据他著的索引追踪查找论据等等方法寻找论据。

       最后,梁教授围绕着论据的评价与选择,带领大家了解如何从论据的真实性和相关性两个主要方面选择论据。梁教授从法律逻辑和非形式逻辑两个角度归纳得出采纳论据需要考察真实性以及论题和论据的相关性。在判断相关性方面,梁教授提出了实质相关、解释力相关以及完备性相关三个原则来帮助研究者选择相关论据。

       在问答交流环节,同学们也踊跃提问,梁庆寅教授与在场师生围绕着访谈论据的真实性、ChatGPT对论据判断甄别的影响等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梁教授表示虽然技术的发展会影响到论据的产生和判断,但是学术研究和学术写作的过程和本质并不会因为技术的更新而发生改变。心理学系的高定国教授也围绕着论据的相关性和真实性,提出了心理学研究视角下的建议和观点。

 

       在论坛的最后,信息管理学院党委书记林俊洪为梁庆寅教授赠予了信管讲坛的纪念证书,并再次向梁庆寅教授的到来表示感谢。

 

       正如张洋院长在总结中提到,本次讲坛内容丰富,案例详实,贴近学生的研究生活,引发了听众新的思考和兴趣。虽然信息资源管理学科的更名引来大家对于学科内涵与外延的激烈探讨,但守正创新已经成为了学界共识。在新的背景和起点下,张洋院长鼓励同学们重新思考既有的研究问题,从理论和逻辑的角度展开新的研究,进一步探索新的研究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