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学(12050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学科介绍
图书馆学是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一级学科下的二级学科。本学科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三大资源之一的信息资源多维度展开,研究以图书馆为代表的公共机构信息资源收集、整理、保存、管理、分析和利用的规律,培养具有广泛适应性的信息专业人员。通过研究和教育,本学科致力于最大程度地实现信息资源对于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价值。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以中山大学人才培养总体目标“德才兼备、领袖气质、家国情怀”为框架,培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法律、拥有远大理想和人文关怀、心系民族复兴和人类进步、具备道德修养和奉献精神、尊重学术、具有科学思维和领导才能、掌握图书馆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熟悉科学研究方法、掌握1-2门外国语,能够胜任图书馆及信息资源管理相关领域实践、科研和教学工作的精英和帅才。
三、学制与学习年限
学制为3年。在学期间,用于科学研究和撰写学位论文的时间不少于整个学习年限的三分之二。因各种特殊情况,由导师提出,经学院同意,研究生院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每次申请延长不超过1年,最长学习年限不得超过7年。
四、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有:信息资源管理、网络情报学、知识管理、信息分析与情报研究、数字图书馆研究、电子政务与电子文件管理、信息资源整合与档案数字化
五、培养方式
1、充分发挥导师指导研究生的主导作用,实行研究生培养导师负责制。
2、结合培养方向,建立以导师为主的指导小组,发挥学术群体的作用。
3、鼓励并要求教师采取启发式、研讨式教学。
4、鼓励并要求学生参加学术讲座、学术论坛、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等学术活动。
5、加强学生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表达能力、写作能力以及创新意识的训练和培养。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要求
课程学习采用学分制,18学时计1学分。
总学分应不少于26个学分,包括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教学实践三部分。必修课程18学分,具体包括:公共必修课(8学分)、专业基础课(6学分)和专业课(4学分)。选修课程不少于6学分,教学实践2学分。
无相关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学历的学生必须补修本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中不少于3门的主要课程,不计学分,经考试成绩及格者,方能申请参加博士论文答辩。
各性质课程学分比例如下表所示。
课程性质 | 学分 | 备注 |
---|---|---|
必修课程 | 18 | |
公共必修课 | 8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第一外国语 |
专业基础课 | 6 | |
专业课 | 4 | |
选修课程 | 6 | |
教学实践 | 2 | 需承担4门本科课程的助教工作,每门课程的助教工作计0.5学分 |
拟开设的课程如下: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课程负责人 |
备注 |
|
---|---|---|---|---|---|---|---|
必 修 课 |
公共课 |
MAR7001 |
中国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世界Marxism of China and Contemporary World |
54 |
3 |
马克思主义学院 |
|
FL-7001 |
第一外国语(英语)First Foreign Language(English) |
120 |
5 |
外国语学院 |
|
||
专业基础课 |
IM-7101 |
图书情报高级研究方法与设计 I:总论Advance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sign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Overview |
36 |
2 |
龙乐思 潘燕桃 彭国超 |
|
|
IM-7102 |
图书情报高级研究方法与设计II:研究伦理Advance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sign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Research Ethics |
36 |
2 |
潘燕桃 龙乐思 |
|
||
IM-7103 |
图书情报高级研究方法与设计III:科研成果组织、汇报与发表Advance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sign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Research Outputs Preparation |
36 |
2 |
彭国超 潘燕桃 龙乐思 |
|
||
专业课 |
IM-7104 |
图书情报前沿专题研讨Seminar on Fronti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72 |
4 |
程焕文 (导师组) |
持续2个学期 |
|
教学 实践 |
|
教学实践 Teaching Internship |
- |
2 |
- |
|
|
|
|||||||
选 修 课 |
|
IM-7105 |
图书馆学理论 Theory of Library Science |
36 |
2 |
程焕文 |
|
|
IM-7106 |
图书馆学史研究Study of the History of Library Science |
36 |
2 |
程焕文 |
|
|
|
IM-7107 |
文献学专题研究 Study ofBibliography |
36 |
2 |
程焕文 |
|
|
|
IM-7108 |
电子政务与电子文件管理 E-Government and E-documents Management |
36 |
2 |
陈永生 |
|
|
|
IM-7109 |
信息资源整合与档案数字化 Integration of Information Resource and Digitalization of Archives |
36 |
2 |
陈永生 |
|
|
|
IM-7110 |
档案资源开发与档案图书化 Development of Archives Resource and Publication of Archives |
36 |
2 |
陈永生 |
|
|
|
IM-7111 |
信息组织与信息行为研究进展Research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Organization and Information Behaviors |
36 |
2 |
曹树金 |
|
|
|
IM-7112 |
网络情报学研究 Study of Network Information Science |
36 |
2 |
曹树金 |
|
|
|
IM-7113 |
数字图书馆专题研究及前沿进展Research Topics and Frontier of Digital Libraries |
36 |
2 |
黄晓斌 |
|
|
|
IM-7114 |
信息分析研究 Study of Information Analysis |
36 |
2 |
黄晓斌 |
|
|
|
IM-7115 |
信息资源管理研究 Study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Management |
36 |
2 |
程焕文 |
|
|
|
IM-7116 |
版本目录学研究Study of Edition and Versioning in Traditional Bibliography |
36 |
2 |
程焕文 |
|
|
|
IM-7117 |
信息资源共享专题研究及前沿进展Research Topics and Frontierof Information Resource Sharing |
36 |
2 |
潘燕桃 |
|
|
|
IM-7118 |
信息素养及其教育专题研究及前沿进展Research Topics and Frontiers of Information Literacy and Education |
36 |
2 |
潘燕桃 |
|
|
|
IM-7119 |
Web文本语义分析方法 Semantic Analysis Methodology for Web texts |
36 |
2 |
待定 |
|
|
|
IM-7120 |
Web科技文献分析方法研究Research on Analysis of Web Literature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
36 |
2 |
待定 |
|
|
|
IM-7121 |
信息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 Study of Infometrics and Scientific Evaluation |
36 |
2 |
张洋 |
|
|
|
IM-7122 |
图书情报现实问题的理论研究 Theoretical Research on Realistic Issues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
36 |
2 |
曹树金 |
|
|
|
IM-7123 |
信息科学与信息管理研究前沿 Frontier of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
36 |
2 |
龙乐思 |
|
|
|
IM-7124 |
信息研究的本质与基础 Nature and Foundation of Information Research |
36 |
2 |
彭国超 |
|
|
|
IM-7125 |
信息科学与信息管理研究高级理论模型与框架 Advanced Theoretical Models and Framework for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Research |
36 |
2 |
彭国超 |
|
注1:专业选修课在第1学期或第2学期开设。
注2:少于5名学生选修的课程,可由任课教师决定是否开设。教学工作量按学校相关规定计算。
拟开设的课程(不含公共必修课和教学实践)按照学年和学期安排:
学年 |
学期 |
课程 性质 |
课程代码 |
课程名称/英文名称 |
学时 |
学分 |
课程负责人 |
备注 |
---|---|---|---|---|---|---|---|---|
第 一 学 年
|
第 1 学 期 |
专业 基础 课 |
IM-7101 |
图书情报高级研究方法与设计 I:总论Advance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sign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Overview |
36 |
2 |
龙乐思, 潘燕桃, 彭国超 |
|
专业 课 |
IM-7104 |
图书情报前沿专题研讨 Seminar on Fronti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36 |
2 |
程焕文 (导师组) |
持续两学期 |
||
选修课 |
|
学生自由选择2门 |
|
|
|
|
||
|
第 2 学期
|
专业基础课 |
IM-7102 |
图书情报高级研究方法与设计 II:研究伦理Advance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sign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Research Ethics |
36 |
2 |
潘燕桃, 龙乐思 |
|
IM-7103 |
图书情报高级研究方法与设计III:科研成果组织、汇报和发表Advanced Research Methods and Design in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Research Outputs Preparation |
36 |
2 |
彭国超, 潘燕桃, 龙乐思 |
|
|||
专业课 |
IM-7104 |
图书情报前沿专题研讨 Seminar on Frontier of Library and Information Science |
36 |
2 |
程焕文 (导师组) |
持续两学期 |
||
选修课 |
|
学生自由选择1门 |
|
|
|
|
||
第二、三学年 |
不开设课程,从事研究 |
七、培养环节与要求
博士研究生应该完成课程学习,修满学分,在规定的时间内进行学科综合考试。逾期未考者按不合格处理。
学科综合考试由考试委员会主持,导师可以参加考试委员会,但不能担任主席。考试委员会的组成经学院研究生教育与学位委员会主席或学院主管负责人审核批准后,考试方可进行。考试的方式可以是口试或笔试,也可以是口、笔兼试,对博士研究生学科知识、研究能力和外语水平等进行综合考察,按合格和不合格两级评定成绩并写出评语,考试委员三分之二以上(含三分之二)赞成合格者,方为通过综合考试。
考试成绩不合格的,经考试委员会同意,三个月后可以补考一次。对补考仍不合格者,一般予以退学;直博生和硕博连读生,也可由考试委员会提出转读硕士学位的建议,由学院主管负责人审查,报研究生院批准。
八、学位论文
博士生入学后,应首先在导师指导下,于第一学年内写出论文开题报告及工作计划。开题报告一般应由博士生指导小组负责审定,通过后方可正式开展所选课题的学位论文工作。论文工作中期,要做学位论文中期审查,以取得指导小组的帮助。
博士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由博士生本人独立完成。要求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应用价值。论文工作应反映出博士生在本学科内掌握了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博士生应在学位论文中对自己的创造性成果做出详尽阐述,阐明本领域前人已有的成果和自己的贡献,要求文字简练、数据可靠、层次分明、说理透彻,格式规范。
九、论文答辩与学位授予
凡通过博士学位课程考试,完成学位论文工作,符合资讯管理学院有关发表学术论文要求的博士生,可以按照《中山大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工作细则》的有关规定申请进行博士学位论文答辩。资讯管理学院有关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要求参见《资讯管理学院博士生发表学术论文的具体规定》。
十、必读和选读书目
序号 |
著作或期刊名 |
作者及出版社 |
必(选)读 |
考核方式 |
备注 |
---|---|---|---|---|---|
1 |
Theories of Information Behavior |
K. E. Fisher,S. Erdelez,L. McKechnie,Information Today Inc., 2005 |
选读 |
读书报告 |
|
2 |
The Organization of Information (3rd ed.) |
A. G. Taylor,D. N. Joudrey,Libraries Unlimited, 2008 |
选读 |
读书报告 |
|
3 |
信息伦理学 |
沙勇忠,北京图书馆出版社,2004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 |
冷眼看IT——信息技术竞争优势的丧失 |
[美]尼古拉斯.卡尔,商务印书馆,2005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5 |
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 |
[德]尤尔根·哈贝马斯著,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1999年版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6 |
当代中国政府公共信息服务研究 |
邓集文,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0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7 |
信息时代三部曲:网络社会的崛起、认同的力量、千年终结 |
[西]曼纽尔·卡斯特著,夏铸九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年版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8 |
美国的知识生产与分配 |
[美]弗里茨•马克卢普著,孙耀君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9 |
链接分析:信息科学的研究方法 |
Mike Thelwall,孙建军等译,东南大学出版社,2009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0 |
British Library Research Series.Information Policy. |
Robert H. Burger.Information Management,Policy and Services.Praeger Pub,1993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1 |
Information Ethics: Privacy, Property, and Power. |
Adam D. Moore Ed,Seattle: University of Washington Press, 2005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2 |
Information Policy: A Framework for Evaluation and Policy Research. |
Robert H. Burger,Praeger, 1993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3 |
数字时代的图书 |
约翰•B.汤普森,译林出版社,2014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4 |
阅读的未来 |
罗伯特·达恩顿著,中信出版社,2011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5 |
Reference and Information Services: An Introduction |
Cassell K A, Hiremath U,London: Facet Publishing, 2013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6 |
Preservation: Issues and Planning. |
Paul Banks、Roberta Pilette,Chicago: American Library Association, 2000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7 |
Preservation of Library and Archival Materials: A Manual |
Andover ,MA: Northeast Document Conservation Center, 2013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8 |
Managing Electronic Records: Methods, Best Practices, and Technologies |
Robert F. Smallwood、Robert F. Williams,John Wiley & Sons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19 |
Business Intelligence |
Elizabeth Vitt,Microsoft Press, 2008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0 |
农村公共文化信息服务研究 |
陈瑛,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3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1 |
评价学 ——理论·方法·实践. |
邱均平、文庭孝., 科学出版社,2010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2 |
中国档案学的理念与模式 |
胡鸿杰,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3 |
现代档案——原则与技术 |
T.R.谢伦伯格著,黄坤坊等译,北京:档案出版社,1983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4 |
档案学论衡 |
陈永生,中国档案出版社,1994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5 |
政府信息公开过程中的现行文件开放研究 |
周毅,群言出版社,2007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6 |
电子文件管理:电子文件与证据保留 |
刘家真,科学出版社,2009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7 |
中国图书馆学报(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8 |
大学图书馆学报(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29 |
情报学报(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0 |
情报资料工作(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1 |
档案学研究(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2 |
档案学通讯(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3 |
图书馆论坛(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4 |
图书情报工作(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5 |
Library & 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6 |
Preservation, Digital Technology & Culture(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7 |
College & Research Libraries(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8 |
Library Trends(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39 |
Library Quarterly(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0 |
MIS Quarterly(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1 |
Information Systems Research(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2 |
Journal of Informetrics(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3 |
Expert Systems with Applications(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4 |
Applied Soft Computing(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5 |
Archivaria(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6 |
The American archivist(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7 |
Archives and manuscripts(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48 |
Government Information Quarterly(期刊) |
|
选读 |
读书笔记 |
|
图书馆学(120501)博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留学生)见附件